“以前练琴总担心会打扰左邻右舍,自从社区有了共享琴房,孩子练琴再不用提心吊胆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中里社区的崔女士,现在每周有3天都会带着孩子按事先预约的时间到社区的共享琴房练习钢琴。这个由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携手相关部门打造的惠民项目,让困扰社区多年的琴声扰民难题迎刃而解。
再投诉”的怪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朝阳区创新推出“共享琴房”模式,联合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破解治理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环境治理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
“环境治理不是简单禁止,而是要创造条件满足群众需求。”李维堂介绍,社区整合了闲置用房,采用建筑废料再生的隔音板材确保噪声不外传,每间琴房都安装有智能调控的新风系统,居民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使用,每人每天可享受1小时免费练习时间。试点数据显示,首批落地“共享琴房”的社区噪声投诉量显著下降,邻里纠纷减少,社区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居民满意度提升。
“共享琴房”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引导、企业助力、社区落地、居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琴房不仅提供钢琴,还配备公益指导教学资源,居民可享受更加优惠的价格学习音乐课程。社区定期举办“环保音乐节”,鼓励居民参与演出,传播绿色文化。同时,通过“绿色积分”制度,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节能行动可兑换琴房使用时长,形成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北京大学环境科研小组认为,共享琴房体现了环境治理从“管控”向“服务”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目前,朝阳区正推动“共享琴房”标准化建设,制定《社区共享琴房建设与管理规范》,并设立专项补贴,鼓励企业以“碳普惠”形式参与投资。未来,这一模式还将向农村地区延伸,结合河北梆子、京西太平鼓等传统非遗艺术传承,打造“乡村音乐课堂”,让绿色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long8官方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