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行业动态     |      2025-07-24 16:47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图1)

  事件:4月21日,公司在其科技日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展现出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序列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铁锂电池峰值功率12C:公司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该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20km,充电功率超1.3兆瓦。低温性能方面,该电池-10℃温度下SOC5%-80%补能仅需15分钟,较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有显著提升。电池核心技术方面,该电池采用了超晶石墨、SEI再生增强电解液、均衡电子流技术和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该产品再一次刷新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边界,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和电动车的产品竞争力。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行业最高的175Wh/kg:公司推出钠新电池,该产品在安全、资源和性能方面进行了颠覆创新,也是全球首个规模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续航方面,其能量密度达到行业最高的175Wh/kg,对应纯电车型续航能达到500km+,对应混动车续航能达到200km+。安全方面,该产品自带“防火墙”,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电芯锯断时均不起火不爆炸。性能等方面,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能达到90%,SOC30%-80%充电仅需10分钟,峰值充电功率达到5C,循环寿命大于10000次。

  双核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是最大亮点:公司发布了骁遥双核电池,该产品是全场景“六边形战士”,相较传统产品更安全、高效、智能。产品采用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能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和可靠性。此外,自生成负极技术不再使用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元素以金属形式沉积于集流体,能提升60%+体积能量密度和50%+重量能量密度,钠离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磷酸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和三元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分别能达到350Wh/L、680~780Wh/L、大于1000Wh/L。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6.52、793.73、937.13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5.47、12.80、10.84倍,公司是全球电池龙头,此次科技日新品发布彰显了公司在技术、产品序列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变化;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政策风险;需求不及预期。

  现金流大幅改善,派息总额稳定&持续高分红。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41亿元(+288.21%),主要系加强采购管理,以及产能增加导致存货周转加快,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所致。2024年分红总额6.11亿元(同比持平),2019-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分别为116%、56%、51%、69%、61%、7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压滤机领域龙头,下游需求多元,成套化+出海新成长。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及降价等因素影响,我们将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1.31/12.45亿元调降至8.86/9.57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为11/10/9倍。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期待顺周期需求修复、配套设备产能爬坡及海外市场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1Q25营收同比大增347%;全年效益稳步提升预期乐观

  事件: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7.5亿元,YOY-22.9%;归母净利润0.6亿元,YOY-69.3%。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1Q25实现营收3.5亿元,YOY+347.5%;归母净利润-0.17亿元,1Q24为-0.50亿元;同比续亏但幅度收窄。业绩表现略低于预期。2024年,公司部分产品受技术状态变更、订货合同延迟签订等因素影响,已确定的订单未能在当期确认收入。我们综合点评如下:

  25年经营计划较好;关联交易计划预示景气。1)单季度:4Q24,公司实现营收19.5亿元,YOY+67.3%;归母净利润1.3亿元,YOY+1720.1%。2)利润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2ppt至22.6%;净利率同比下滑3.8ppt至3.2%。3)经营计划:2025年,公司预计营收50亿元,YOY+82.0%;利润总额3亿元,YOY+261.9%。相比2024年明显好转,经济效益稳步提升。4)关联交易:2024年,公司向兵器集团系统内单位销售商品预计/实际金额分别为40亿元/21亿元,2025年预计为50亿元,相比24年有明显提升。

  24年母公司营收/利润均下滑,25年走出底部确定性较强。2024年,母公司实现营收19.1亿元,YOY-26.0%;净利润4532万元,YOY-68.4%。分子公司看:1)衡阳光电:实现营收1.8亿元,YOY-19.5%;净利润0.4亿元,YOY-42.8%。公司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2)中兵通信:实现营收4.0亿元,YOY-9.1%;净利润0.2亿元,YOY-66.2%。公司以强化武汉科研平台建设和构建新一代特种通信系统为抓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3)中兵航联:实现营收2.7亿元,YOY-18.1%;净利润0.4亿元,YOY-28.8%。公司主动出击抓订单、拓市场,为持续稳定发展奠基。

  期间费用率总体稳定;回款节奏影响经营现金流。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减少7.7%至4.9亿元,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9ppt至17.7%,具体看,1)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1ppt至2.1%;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2.7ppt至8.9%;3)财务费用率为-0.5%,去年同期为-0.6%;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03ppt至7.2%。截至1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45.8亿元,较年初减少1.6%;2)存货5.3亿元,较年初减少1.9%。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5.5亿元,2023年为2.0亿元,主要系回款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是行业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核心标的,布局导航与控制、军事通信、智能集成连接产业,把握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同时公司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推动提升经营韧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61亿元、3.84亿元、5.0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64x/43x/33x。我们考虑到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公司4月18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3.83亿元,同比+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75亿元,同比+31.98%;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48.14亿元,同比大幅+159.53%。

  盈利能力回升,三项费用率略有回落:公司销售净利率2024年为7.83%,较上年同比+1.54pct,主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的改善、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54.64、29.96、53.81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97%、3.82%、6.86%,同比变化+0.08pct、+0.24pct、-1.06pct,三项费用率整体下降0.74pct。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海外市场表现优异: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在海外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5.13亿元,同比+12.15%,占营业总收入比种达到63.98%,同比+3.49pct。受益于海外销售规模增大、产品结构改善,公司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为29.72%,同比+0.26pct。在海外各区域,亚洲、欧洲等地区实现规模收入,在非洲地区实现跨越式增长。亚澳区域收入为205.7亿元,同比+15.47%;欧洲区域收入共计123.2亿元,同比+1.86%;美洲区域收入共计102.8亿元,同比+6.64%;非洲区域收入为53.5亿元,同比+44.02%。亚澳、欧洲、美洲、非洲占比分别为42.4%、25.4%、21.2%、11%。

  分业务经营情况:2024年公司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导产品持续引领国内市场。挖掘机械收入303.74亿元,同比+9.91%;混凝土机械收入143.68亿元,同比-6.18%,其中电动搅拌车连续四年保持国内市占率第一,销售额首次超过燃油搅拌车;起重机械收入131.15亿元,同比+0.89%,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路面机械收入30.01亿元,同比+20.75%,海外增速超过35%;桩工机械收入20.76亿元,同比-0.44%,旋挖钻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低碳+智能”齐发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电动化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新能源产品收入40.25亿元,同比+23%。公司在可商业化落地的新能源工程设备领域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数智化方面,2024年公司印尼二期灯塔工厂完成扩产,借助数字孪生、工艺仿真等系统,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投资建议:2024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政策、地方专项债及“机器替人”趋势推动下筑底回升,海外新兴市场需求良好。2025年,国内基建、新城镇化等需求持续复苏,叠加政策落地,市场加速回暖,新能源产品渗透率提升助力行业增长。同时海外市场基建、矿用市场保持高景气度,中国厂商通过布局与创新实现份额和品牌价值跃升,虽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但整体向好。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在传统挖机业务方面有望持续领先,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74、95.91、109.97亿元,EPS分别为0.95、1.13、1.30元,PE分别为20.14、16.96、14.79倍,给予合理区间17.11-20.53元。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1Q25在手订单同比大幅增长;AI技术落地贡献业绩

  事件: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收4.4亿元,YOY-33.9%;归母净利润0.2亿元,YOY-79.8%。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1Q25实现营收0.8亿元,YOY+64.7%;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业绩表现好于预期。

  自2024年底以来,随客户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订单大幅增长,1Q25新增订单同比大幅增长,同比创历史新高,我们点评如下:

  1Q25订单大幅增长;弹载类增速最快。1)单季度:4Q24,公司实现营收2.3亿元,YOY-13.1%;归母净利润0.3亿元,YOY-17.3%。2)利润率:2024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3ppt至44.8%;净利率同比下滑10.1ppt至4.4%。毛利率提升但净利率下滑主要系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科目影响所致。3)订单:截至4Q24末,公司在手订单(含口头)4.3亿元,同比增加7%;截至1Q25末,公司在手订单(含口头)7.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弹载/机载/商业航天/无人机类增幅分别是760%/140%/46%/59%。

  24年无人机/商业航天营收增速较快;AI产品实现交付。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1)机载:实现营收2.8亿元,YOY-14.4%,占总营收64%,毛利率同比下滑1.34ppt至45.2%;2)弹载:实现营收0.4亿元,YOY-80.2%,毛利率同比下滑0.54ppt至34.3%;3)无人机:实现营收0.3亿元,YOY+88.5%,毛利率同比下滑8.06ppt至45.3%;4)商业航天:实现营收0.1亿元,YOY+89.5%,毛利率同比下滑10.33ppt至37.3%。2024年,公司AI技术已陆续落地于视觉着陆、导引头图像处理、无人机协同控制等应用领域,并成功装备到各类产品中;1Q25已实现相关产品小批交付,预计全年将贡献更多收入。

  营收减少致费用率增加;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减少19.8%至1.7亿元,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6.9ppt至39.0%,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02ppt至5.6%;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2.6ppt至10.2%;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4.0ppt至22.6%。截至1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8.3亿元,较年初减少1.1%;2)存货3.3亿元,较年初增加42.9%。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6亿元,2023年为0.1亿元。

  投资建议:作为特种行业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在深耕机载、弹载等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了无人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早期布局的AI技术也将在2025年贡献营收。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20亿元、1.79亿元、2.3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36x/24x/18x。我们考虑到公司在特种嵌入式计算机行业的龙头地位及在无人机、AI等领域的拓展,维持“推荐”评级。

  中际旭创24年年报&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稳步提升,利润端持续边际改善

  2025年4月21日,中际旭创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Q1季报。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62亿元,同比增长122.64%;实现归母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增长137.93%。Q1季度数据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37.82%;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56.83%。

  产品结构加速优化,产能供给持续扩容。营业收入层面,我们认为24年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容主要系光模块产品大规模出货的影响,此外汽车光电子业务同比增幅达128.11%,子公司智驰致远及其下属公司君歌电子为公司业务精进提供了一定助力。归母净利润层面,利润端的攀升由800G/400G高端产品出货比重增加、产品优化所带来的毛利率、净利率提升所致。此外,24年内公司光模块产能、产量、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13.72%、125.55%、95.84%,“铜陵旭创高端光模块生产基地项目”持续推进,产能供应的持续提升为公司业绩扩容的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

  费用管控能力增强,利润率水平逐步改善。费用方面,24年旭创销售、管理、研发三费费用率分别达0.84%、2.85%、5.21%,相较23年分别减少0.32个百分点、1.20个百分点、1.69个百分点,费用增长显著弱于收入水平增加,这一下降趋势于25年Q1继续保持,销/管/研三费费用率降至0.75%/2.22%/4.35%。利润率方面,毛利率、净利率呈现稳步前行趋势,2024公司光模块产品毛利率为34.65%,较上一年度提升约0.51个百分点;公司总净利润率则从23年的20.60%提升至24年的22.51%,这一数据于25年Q1提升至25.33%。

  贸易战影响或小于预期,算力需求催生光模块需求。我们认为中际旭创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或小于预期,理由如下:1)公司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均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强;2)公司可通过外汇套期保值以及加快海外布局等方式应对相应风险。此外,今年以来以DeepSeek R1为代表的推理模型步入密集迭代期,推理算力需求增长迅猛,公司作为全球光通信的领军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本轮推理算力发展趋势,具体产品形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1)传统光模块向着高速率系列加速推进;2)CPO硅光模块低功耗逻辑明确,有望带来旭创成长的发展新增量。

  伴随北美/中国大陆各云厂商资本开支的增加,算力集群全球化建设新局面开始出现,以光模块为代表的光通信产业链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模块厂商,有望依靠800G/1.6T光模块的放量实现企业高速成长。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1.91、406.87、433.7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6.02、97.72、107.86亿元,同比增长66.34%、13.61%、10.38%,对应PE为10.28/9.05/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AI大模型商用化不及预期;北美云厂商投资不及预期;网络架构转变;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等。

  境内业务表现亮眼,境外随着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深化实现稳定增长。分产品,宠物零食/宠物主粮/宠物用品及其他分别实现收入31.32/11.07/2.26亿元,同比+4.92%/+91.85%/+22.20%。主粮、罐头占比提升优化产品结构,宠物主粮/罐头毛利率分别提升5.35/4.76个百分点。分地区,境内/境外分别实现收入14.14/30.51亿元,同比30.26%/14.62%。分销售模式,OEM/经销/直销分别实现收入26.16/11.95/6.54亿元,同比+21.21%/6.33%/40.50%。境内业务快速增长,自主品牌Wanpy顽皮、Toptrees领先、ZEAL真致三大品牌营销快速放量,境外随着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深化实现稳定增长,美国加拿大、柬埔寨等海外工厂投产,柬埔寨工厂新增产能面向东南亚市场、订单增长亮眼,2025年美国二期工厂投产后将继续支撑海外扩张、同时美国本土化生产将规避潜在关税风险。

  自主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下营收、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盈利水平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28.16%/8.82%,分别同比1.88/2.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08%/4.71%/1.63%/0.4%,分别同比0.76/0.87/0.35/-0.37pct。公司24Q4,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29.66%/8.76%,分别同比2.26/3.31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67%/6.05%/1.7%/0.05%,分别同比-0.4/2.32/0.58/-1.08pct。25Q1营业利润率环比提升,自主品牌毛利率持续攀升。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31.87%/8.28%,分别同比4.03/1.8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38%/6.14%/2.12%/0.36%,分别同比1.01/1.04/0.44/-0.3pct。一季度国内业务延续四季度增长态势,毛利率创下历史新高,费用投入增加系品牌投入加大所致,净利率仍同比有显著提升、营业利润率环比趋势向上。

  公司发展战略以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聚焦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全球产业链布局,巩固传统代工业务规模。未来核心业务为自主品牌和全球供应链,自主品牌包括境内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出海两大业务,各板块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分品牌看,zeal主打进口高端,针对一二线或超一线城市强购买力核心消费者;领先价格介于zeal和顽皮之间,主打都市女性白领等消费者群体;顽皮更偏性价比战略,坚持线上加线下全渠道发展策略,针对不同渠道进行产品线年线上推出核心产品线小金盾、线下新出高蛋白配方产品,目前市场反馈良好。原材料成本预期平稳,全年费用投入与规模增长相匹配,随着国内业务毛利率提升、相对应净利率将逐季提升。

  2024年报点评报告:多项高端产品突破助推业绩增长,持续受益海内外市场拓展

  2025年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8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增长60.1%。

  多项高端产品突破助推业绩增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阀门企业,持续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品质控制和服务能力方面取得进展。2024年,公司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和认证,在巩固油气、化工等传统领域的同时,推动海工、造船、精细化工、核电、氢能、深海、超低温阀门等高端产品突破。年内多项产品获得国产化认证或研发突破,成功应用于核电、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打破了国外品牌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在产品研发支撑下,主要产品销量增长,实现营收62.38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1%。

  国产替代叠加一带一路高景气,有望持续受益海内外市场拓展。全球能源转型方兴未艾,我国积极响应,多个新兴领域对阀门的需求持续上升,公司作为能源阀门龙头,在多个方向取得突破。同时,一带一路的推进带动相关沿线国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投资景气度提升,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望受益国内外市场双重机遇。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传统领域拓展的同时,在核电、造船、深海、精细化工、储能等方向取得突破,多项产品获国产化认证,业绩大幅增长。据公司公告,2025年及未来数年,公司经营层面仍将坚持市场拓展与产品布局、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制造、质量保障与降本增效多个维度共同发力,在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的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此,我们认为公司主业阀门及零件将维持稳健增长,铸件及锻件有望快速增长,同时毛利率随高端产品突破不断提高。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9/14.49/16.3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7/14.0/12.4倍。我们选取应流股份、中核科技、江苏神通作为可比公司,当前公司估值水平仍低于行业平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国产化认证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存在不确定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关税政策变化;数据引用风险。

  营收净利稳健高增,单季表现亮眼: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8.78%,归母净利润同比+10.76%,均较2024年前三季度稳中有升;加权平均ROE13.59%,同比-0.93pct。2024Q4,营收、净利分别同比+18.55%、+16.53%,其中营收增速显著提升,主要受益于2024Q4利息净收入和中收高增。公司全年业绩稳健,规模扩张提速和非息收入增长为主要贡献。

  负债成本优化,对公业务增长动能强劲: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6.19%,2024Q4单季度同比+23.33%,主要受量价双改善叠加2023年同期低基数影响。2024年公司净息差1.86%,同比-12BP,降幅较2023年收窄,主要受益于存款重定价成效释放、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同比-30BP、-21BP;其中,存款付息率同比-23BP。公司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张。资产端,各项贷款同比+10.67%,主要由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8.82%拉动,重点领域中,绿色、科技、普惠、制造业贷款分别同比+26.66%、+22.81%、+21.33%、+19.41%。零售贷款同比+3.4%,各项个贷均实现正增,其中信用卡、经营贷分别同比+13.6%、+7.03%,高于零售贷款平均水平。负债端,公司各项存款同比+12.83%,其中,对公、个人存款分别同比高增24.74%、+16.21%。2024年末,定期存款占比64.92%,较2023年末+6.42pct;其中,1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占比下降1.2pct。

  中收增速回正,投资收益稳定增长:2024年,公司非息收入同比+14.83%,较2024年前三季度略有下降,主要受2024Q4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公司中收同比+3.29%,增速由负转正,较2024年前三季度大幅改善;其中,结算清算、承销业务收入分别同比+141.57%、+24.65%。财富管理和理财业务稳步发展,零售AUM、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同比+14.52%、+20.56%。公司其他非息收入同比+17.67%,主要由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分别同比+20.86%、+156.86%贡献;但市场波动影响下,2024Q4单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73.66%。

  资产质量优异,零售不良风险出现改善迹象: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89%,关注类贷款占比1.4%,分别同比持平、+6BP。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平稳,其中房地产、建筑、租赁商服业不良率下降较多,分别同比-34、-25、-14BP;个人贷款不良率同比+9BP至0.88%,但较2024H1下降10BP;其中,经营贷不良率2.04%,同比继续上升55BP。2024年末,公司拨备覆盖率350.1%,同比-39.43pct。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2%,同比-0.34pct。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江苏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小微、制造业服务优势明显,多项业务指标位居省内第一。表内存贷款增长动能强劲,聚焦重点领域,结构持续优化;零售业务稳步转型,财富管理发展态势良好。资产质量优异。2024年分红率保持为30%。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我们维持“推荐”评级,2025-2027年BVPS分别为14.16元/15.94元/17.67元,对应当前股价PB分别为0.70X/0.62X/0.56X。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报告:收入稳定增长,3D CAD产品及境外业务收入增速可观

  2025年4月22日,中望软件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正式披露,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88亿元,同比增长7.31%,归母净利润为6396.43万元,同比增长4.17%。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为-4796.98万元,同比下降。

  2024年业绩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7%,同比实现平稳增长。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56%;受政府补助项目在本期达到约定拨付条件的金额较上期减少及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波动影响,公司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实现减亏432万元。

  聚焦CAx核心技术,3D CAD/CAE产品增速可观。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供应商,聚焦CAD/CAM/CAE等领域。2024年内,公司重视3DCAD产品性能提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拳头产品ZWCAD和ZW3D发布2025新版,核心产品收入增速可观。2024年,公司3D CAD/CAE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9.21%/36.23%。当前,达索、欧特克、西门子等海外厂商在全球中高端工业软件市场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工业软件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问题,中高端工业软件国产化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CAx核心产品有望持续受益于正版意识提升和国产替代大趋势。

  境外业务持续拓展,注重股东回报。境外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在亚太、欧洲、美洲等地区的业务拓展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77%,同时毛利率同比增长0.38%至99.35%。依托海外本地化战略,公司海外业务表现出较强韧性。另外,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并转增4股;本次利润分配金额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94.35%。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领军者,深耕高技术壁垒的“卡脖子”领域,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公司3D产品和境外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量。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11/1.37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0.91/1.13元。2025年4月22日公司股价为90.16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28.5/98.7/80.1倍,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10.7/9.3/8.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44.62亿元,同比+18.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60亿元,同比+107.69%;经营性现金流27.65亿元,同比+25.88%。其中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256.83%,环比+65.81%。业绩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28、72.85、85.35亿元,EPS分别为1.90、2.70、3.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0、9.2、7.8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制冷剂龙头对定价权的掌控,行业景气持续向上,蓄势双击,或迎主升,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业务营收分别为12.34、94.47、18.39、2.78、9.26、40.28、27.72亿元,分别同比+17.54%、+62.69%、-10.92%、+99.48%、-15.52%、+45.74%、-3.97%。其中,公司制冷剂2024年外销量为35.30万吨,同比+22.61%;均价为26,765元/吨(不含税),同比增加6,594元/吨,增长幅度约为32.69%。据公司公告内容,HFCs制冷剂在2024年行业生态、竞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全球去库充分,我国全球市场地位突出(按GWP计,生产配额约占全球82%)。虽然供需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品种距历史高位仍有较大差距。并且,基于氟制冷剂为下游和生活改善所必需、消费成本低(如一般燃油乘用车加注R134a量约0.5公斤,目前价值量约25元,按5年消费计,折一辆车R134a年消费成本为5元左右)等高性价比生活质量改善必需品属性,预计2025年,公司氟制冷剂产品实际均价仍将有较大幅度上移,将驱动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盈利水平继续大幅提升,公司盈利确定性明显增强、周期性明显弱化,在业绩提升的同时,公司市场估值水平存在有效反映业务本质特征而改善的可能。又据据隆众资讯4月21日数据,华南制冷剂主流大厂R32、R410a、R134a报价分别上调至5、5、4.8万元/吨(含税价),价格依然稳步上行。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701亿元,同比-14%;实现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2.69亿元,同比转亏。其中Q4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27%、环比-7%,实现归母净利润-41.7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6.74亿元,亏损加深主要因年末计提大额资产减值。

  组件出货持续增长,海外出货占比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公司实现电池组件出货79.447GW(含自用1.544GW),同比增长39.2%,组件出货量位居行业前三;公司海外出货占比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组件海外出货约49%。测算公司Q4电池组件出货22.45GW,环增约18%,但产业链价格下降导致盈利承压,Q4销售毛利率下降至1.32%。

  N型产能快速达产,持续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2024年公司N型产能快速达产,截至2024年底公司组件产能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以上、70%以上,电池产能已完成P型向N型的切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024年研发投入37.11亿元、占营收5.29%,目前公司最新N型倍秀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已达27%,2025年初公司新品DeepBlue5.0超高性能组件功率高达670W、效率达24.8%。

  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布局。近期国际贸易环境大幅波动,光伏制造供应链再全球化大势所趋,公司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电池及3GW组件项目建设,有望凭借丰富的跨国生产经营经验和异地扩张能力在本轮再全球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充分减值轻装上阵,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入。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合计33.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减值30.3亿元(预计主要为PERC产能及部分电站资产),应收款项等信用减值损失1.7亿元,存货跌价损失1.2亿元,充分减值轻装上阵。2024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3.47亿元,盈利承压背景下仍实现现金净流入。

  根据我们最新的产业链价格预测,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5、12.6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30.91亿元,公司为一体化龙头,海外渠道及产能布局行业领先,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4月24日晚公司披露年报,24年实现营收300.94亿元、同比+7.99%,归母净利润20.64亿元、同比+44.36%。24年计划现金分红0.319元/股(同比+44.3%),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4.1%。

  新机组投产+下游需求高增,2024年电力主业业绩高增。从发电量看,公司省内2×45万千瓦气电机组、控股新疆英格玛电厂2×66万千瓦煤电机组分别于4M24、11-12M24投产,新产能陆续释放发电增量,叠加安徽24年用电增速持续高企、达1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pct,新增产能释放叠加用电需求高增拉动公司24年发电量同比+17.3%、发电业务营收同比+16.1%。从电价看,2024年安徽电力供需仍然偏紧,公司24年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小幅提升0.1%至4973小时,售电价格0.449元/kWh、虽小幅下滑1.4%但维持较基准价上浮约16.8%的水平高位运行。此外,钱营孜公司二期10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已于25年3月正式投产,叠加宿州褚兰30万千瓦风电、新疆奇台8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面开工,25年起装机仍有放量空间。

  煤价中枢持续回落,火电盈利能力改善显著。国内煤炭生产端持续放量、叠加进口煤高增,驱动24年市场煤价中枢回落11.4%至856元/吨,长协煤价中枢也同比下行1.8%至701元/吨。公司用煤结构中长协煤占比约75%,成本改善下,公司24年电力主业毛利率为13.9%、同比+6.2pct。

  参股公司持续贡献重要利润。公司参股投资以国能神皖、中煤新集利辛等火电企业为主,同样享受24年来成本下行、发电需求提升的业绩利好。24年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2.2亿元、同比+2.6%,占利润总额比重35.4%,持续体现参股电厂对母公司的重要业绩增量贡献。此外,公司参股在建电厂还有池州二期、预计2025年中投产,同时参股的国安二期、安庆三期、中煤六安电厂预计在2026年投产,参股机组有望持续放量、贡献投资收益增量。

  随着煤价中枢持续下行,新机组陆续投产,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24.25/24.59/24.61亿元,EPS分别为1.07/1.09/1.09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7.25/7.14/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火电扩张进展不及预期;火电需求不及预期;煤炭长协签约、履约不及预期以及煤价下行不及预期;清洁能源装机扩展不及预期。

  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高端突破稳盈利,研发销售双轮赋能升级

  鼎阳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5年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2.93%;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27.79%;扣非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28.87%,主要系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市场推广力度导致费用增长,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2024年内确认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1Q25实现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6.93%;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3.96%;扣非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34.00%。1Q25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1.80%,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净利率为30.87%,同比提升1.62pct。由于公司高端产品毛利率较高,高端产品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强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高端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四大主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产品量价齐升。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0%,高端产品占比同比提升2.31pct,拉动四大类产品平均单价同比提升9.31%。2025年Q1,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60%,拉动四大类产品平均单价同比提升9.51%。公司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产品矩阵完善,竞争优势明显,2024年公司境内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92%。随着公司产品高端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司持续优化直销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不断加强各行业典型大客户以及高端产品的销售推进工作,2024年公司直销营业收入为7566.69万元,同比增长15.80%,直销毛利率为67.76%,同比提升1.34pct。

  研发销售双轮驱动,关键技术突破引领产品升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及销售方面的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0.11亿元,同比增长26.0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81%,同比提升3.99pct;销售费用为8817.87万元,同比增长17.7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73%,同比提升2.23pct。2024年公司陆续发布最高带宽达8GHz的SDS7000A系列12-bit高分辨率高端数字示波器、最高输出频率达67GHz的SSG6000A系列高端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最高测量频率达50GHz的SSA6000A系列高端频谱分析仪和最高测量频率达50GHz的SNA6000A系列高端矢量网络分析仪,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

  投资建议:在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中,电子测量仪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几乎所有现代产业科研、生产、试验、维修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工具,考虑到国内商用通信、国防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各个下游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国内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提升,龙8品牌介绍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升级有望带来原有产品的价格提升和新品放量带来的销量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收入分别为6.3/8.0/1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3/2.9亿元,对应2025年04月24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x/25x/19x。维持“推荐”评级。

  机器人业务拓展卡位T链,海外版图持续扩张:公司在锚定主业根基的同时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全力投入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关键产品研发,并斩获多家海内外客户项目定点,迎来收获期。海外方面,公司于2023H2推进墨西哥生产基地建造,当前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投产;2024年末,公司宣告泰国生产基地的计划,部署智能机械/人形机器人铝镁合金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通过泰国和墨西哥基地的部署,公司正式搭建起“中国+北美+东南亚”三角产能网络,加快向全球轻量化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下游大客户销量下滑和降本需求,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下调为5.54亿元、6.83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6.92亿元、8.93亿元),27年预计为8.03亿元,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8元、0.72元、0.84元(2025-2026年前值为0.74元、0.96元),市盈率分别为22倍、17倍、15倍,但公司海外业务及机器人业务将迎来收获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铝压铸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铝合金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2025年4月24日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全年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0.87%;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9.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14.3%。

  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控费及汇兑提振净利率:25Q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9.61%,同比微增0.06pct,环比提升2.55pct;实现净利率11.81%,同比提升0.84pct,主要受益于费用端控制良好及汇兑收益增加。一季度期间用费用率下降0.6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变动-1.50/-0.43/+1.28pct。Q1公司财务费用率下降0.30pct,预计主要受益于欧元表现强势带动汇兑收益大幅提升,公司计划开展总额不超过等值人民币2亿元的外汇套期保值,有望降低后续汇率波动风险。

  存货周转略有加速,经营性现金流亏损同比收窄: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货规模约7.41亿元,同比下降7.89%,25Q1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约为178天,同比下降约12天,存货周转略有加速。此外,受益于销售回款及税费返还增加,公司Q1经营性现金流金额亏损同比收窄0.48亿至-0.83亿元。

  Q1欧洲电车渗透提速,充电桩业务有望受益: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盟电动汽车的新注册量达41.3万辆,同比增长23.9%,对应市场份额约15.2%,同比提升3.2pct。公司欧洲充电桩市场布局领先,与英国石油等头部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并已完成德国等地区的设计标准认证,有望充分受益于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根据公司一季报及我们对行业最新的判断,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64、7.53、9.68,对应PE估值16、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数据中心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收入持续增长,利润率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5.89亿元,同增30.04%,实现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增31.59%;1Q25实现营收9.33亿元,同增25.07%,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降22.53%。单季度方面,4Q24公司实现营收17.17亿元,同增17.85%,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降25.31%。利润率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28.75%,同降3.60pcts,实现净利率9.90%,同增0.02pct,1Q25实现毛利率26.45%,同降3.06 pcts,实现净利率5.83%,同降2.43pcts。整体来说,公司营收持续向好,但毛利率有所承压,费用率的精细化管控使得净利率降幅相对可控。

  国内需求持续向好,利润率回暖可期:受益于AI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数据中心低碳政策导向,公司2024年机房温控节能设备板块营收同增48.83%,占收比达53.19%,利润率同比下降2.38pcts至26.97%;同时分区域方面,公司2024年国内业务同增35.73%,占收比达85.92%,毛利率同增0.08pct,海外业务同增4.04%,毛利率则同降1.12pcts至49.47%。公司利润率有所承压主因为新财务准则将售后服务费用转入产品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约2.36%;此外由于全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下半年机房温控产品收入组合的变化,综合毛利率在相同会计准则口径下也有所下降。

  我们认为虽然当前公司利润率承压,但不同于此前需求端增长缓慢,当前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低PUE导向下需求端对液冷的部署也在持续加码;“双碳”目标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建设规模及速度也在加快;电车高速、高压充电发展使得液冷超充成为当前主流的解决方案,需求端的持续性回暖使得公司营收达到历史新高,同时利润率也具备较坚实的反弹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坚实的客户基础以及技术积累,且逐步转化为良好的市场表现,我们认为随着需求端的持续复苏,公司利润率有望触底回升,同时液冷技术在多行业的应用也为公司未来利润率增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进一步复杂化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5Q1财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609.5亿元,同比-8.1%,实现归母净利润41.55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95亿元,同比+22.7%。公司25Q1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比+19.2%,环比+15.4%;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139.7%,环比+10.4%。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116%,环比+62.8。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因产品销量增加及成本费用下降。

  目前公司已在印尼建成华越6万吨湿法项目、华科4.5万吨高冰镍项目、华飞12万吨湿法项目,收购擎天火法项目,总计具备约24.5万吨(金属量)镍中间品生产能力。此外,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车合作的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Pomalaa湿法项目已启动建设;与淡水河谷印尼合作的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准备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夯实公司在镍钴资源开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已参股WBN、SCM、AJB、WKM、TMS五座矿山,与淡水河谷达成Pomalaa项目、Sorowako项目独家供矿合作,为公司镍钴冶炼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公司在刚果(金)主要矿产区建立了采矿、选矿、钴铜冶炼于一体的钴铜资源开发体系,并在津巴布韦投资布局了Arcadia锂矿项目。

  公司在印尼,华翔5万吨硫酸镍项目建成投产,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已于今年一季度实现批量供货;与LG合作的龟尾6.6万吨正极材料项目部分达产;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有序推进。此外,作为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的核心供应商,公司产品已大规模应用于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Stellantis、通用、福特等国际高端品牌汽车产业链。

  考虑到公司上游资源布局完善,锂电材料有望快速放量,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2.34/59.15/65.51亿元(原预期25-26年为42.28/48.93亿元),对应PE10、9、8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4月24日,华勤技术公告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8亿元,同比增长28.76%,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8.1%,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8.4%。1Q25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同比增长115.6%,归母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39.0%,扣非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43.6%。

  公司经营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8亿元,同比增长28.76%,对应4Q24单季度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65.6%,公司1Q25实现收入350.0亿元,同比增长115.6%,环比增长3.3%。分业务来看:

  高性能计算业务,2024年收入632.2亿元,同比增长26.3%,收入占比达到60.3%,其中的数据业务增长178.8%,且在2025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增速。PC业务增长超过行业,且实现北美大客户的突破;数据业务方面,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公众号信息,公司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在头部互联网厂商获得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领先,同时继续开拓行业及渠道市场,通过跨平台研发适配、高效运营及先进制造能力,即便在面临H20的不确定风险下,公司仍然有信心数据业务整体营收在2025年保持较大增长。

  智能终端业务,2024年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9.7%,收入占比为33.7%,其中智能手机发货量稳步提升,客户粘性增强;智能穿戴出货量快速增长,收入增长74.7%,音频全栈产品布局,TWS产品覆盖主流安卓客户。

  AIoT业务,2024年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87.9%,收入占比为4.5%。其中,游戏掌机发货超200万只;XR量产交付;和北美互联网客户实现全品类AIoT合作。

  另外,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座舱全栈研发交付,全品类车规制造获认可,智驾域控实现客户突破。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过度竞争;AI服务器进展不及预期;关税影响超预期。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7.73亿元,同比增长6.22%;实现归母净利润59.75亿元,同比增长31.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14亿元,同比增长159.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54%,较去年同期增长1.69pct。

  公司净利润保持高增,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98%,净利率达7.83%,较2023年提升1.54pct,主要系国内外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的改善以及内部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体现出公司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经营质量进一步改善。同时,公司产品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具体来看:1)挖掘机械,2024年营收303.74亿元,在国内市场上连续14年蝉联销量冠军。2)混凝土机械,营收143.68亿元,蝉联全球第一品牌,其中电动搅拌机连续保持国内市占率第一。3)起重机械,营收131.15亿元,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4)路面机械,营收30.01亿元,海外增速超35%。5)桩工机械,营收合计20.76亿元,其中旋挖钻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国际化稳步推进,公司在国际市场连续多年实现高增。根据公司年报,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营收485.13亿元(+12.15%),营收占比达63.98%,国际业务毛利率水平较2023年上升0.26pct至29.72%。公司致力于加速全球化产品研发,2024年上市海外产品超过40款。截止2024年底,海外产品销售已覆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亚洲、欧洲等地区实现规模收入,在非洲地区实现跨越式增长。

  电动化方面,由于低碳化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公司全面推进工程车辆、挖掘机械、装载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的电动化,聚焦纯电、混动和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持续迭代电动化产品。2024年共实现新能源产品收入40.2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公司电动搅拌车、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电动泵车销售市占率均居行业第一。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由于公司2024年盈利能力超我们预期,公司国际化、电动化及智能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我们上调之前的盈利预测为: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为891.36/1003.59/1120.93(2025-2026年前值为870.56/983.56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9.59/106.45/129.35

  1)国内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变成坏账准备;4)行业竞争加剧;5)政策风险及市场风险;6)汇率风险;7)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资产负债表再超预期,25年业绩可期。存货方面,24Q2/24Q3/24Q4/25Q1存货分别达到2.4/10.2/17.7/27.6亿元。货币资金方面,24Q4/25Q1货币资金分别达到19.9/6.5亿元。假设该产品毛利率对应55.99%(以公司25Q1毛利率计算),或对应62.7亿潜在营收贡献。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公司营收有望逐季释放,规模效应有望逐季增强。

  第一大客户贡献较高,占据客户资源优势。据公司24年年报,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11.1亿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达到94.6%。其中第一大客户为公司长期合作伙伴,24年贡献9.3亿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达到79%。主要由于公司的智能芯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得到客户认可,因此该客户于24年增加采购。我们认为寒武纪占据客户资源优势,有望支撑营收再上新台阶,并且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布局,有望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获得显著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AI芯片领军者,随着AI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有望依托不断扩展的产品布局和生态建设逐步抢占市场。基于公司2024年&25Q1季度业绩公告,我们上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22.1亿元(前值:2.1/4.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0.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持续稳定经营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供应链稳定相关风险。

  收入利润同比增长显著毛利率同环比提升。1)收入端:2025Q1营收67.92亿元,同比+20.26%,环比-21.42%。2025Q1,公司主要客户中,理想销量同比+15.50%,环比-41.48%,奇瑞销量同比+1.98%,环比-29.27%,吉利销量同比+49.50%,环比+1.46%,驱动公司收入实现同比高速增长;2)利润端:

  三大业务裂变升级深化汽车智能化布局。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增长强劲,不断推动产品技术革新:1)智能座舱:2024年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实现营收182.30亿元,同比+15.36%,新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60亿元。公司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理想等客户中成功配套。2)智能驾驶业务:2024

  年公司网联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0.74亿元,同比+63.06%,新订单年化销售额接近100亿元。目前公司高算力平台已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为理想、小鹏、极氪、长城、广汽埃安、路特斯等提供配套支持。3)网联服务业务:2024年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收73.14亿元,同比+27.99%。公司推出大模型语音解决方案,可满足定制化需求;“蓝鲸”生态系统完成重大突破,实现端云两侧大模型部署。

  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布局产能扩容全球生态圈。2024年公司海外订单超过5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20%。2024年,公司成功开拓海外新客户HONDA。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布局,目前公司德国工厂正常开展生产运营,墨西哥工厂已投产,西班牙智能工厂已开工建设。其中,西班牙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向客户供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产品。

  投资建议:智能座舱产品受益大屏多屏趋势及新客户拓展,智能驾驶产品覆盖L2、L3及以上级别,看好智能变革机遇下公司长期成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334.31/400.81/478.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28/31.62/37.90亿元,EPS为4.92/5.70/6.83元,对应2025年4月24日103.16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1/18/15倍,维持“推荐”评级。

  从产品构成上来看,公司箱变产品实现营收42.39亿元,YoY+22.60%,成套开关柜实现营收6.74亿元,YoY+32.65%,变压器实现营收10.74亿元,YoY+56.12%,成套开关与变压器产品快速增长。

  “双海”:海外、海风,海外公司积极布局直销渠道,瞄准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等市场,有望实现“1-10”的快速发展,支撑毛利率提升。海风,公司在国内有一次海上升压产品的落地,有望实现对海外品牌的进口替代。数据中心:公司连续中标第三方IDC运营商项目,充分彰显MyPower电力模块已得到IDC用户的充分认可,产品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弹性。

  事件:2025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59亿元,同比增长11.2%;归母净利润53.42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非归母净利润50.98亿元,同比增长17.5%。

  24Q4盈利环比下滑明显,期间费率环比上升。2024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环比+13.1%/+4.8%;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环比-3.4%/-35.3%。24Q4公司四费环比增加2.81亿元,四费费率环比+3.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费率分别环比持平/+2.9/+0.7/-0.4pct。

  2024年分红比例35.67%,股息率4.6%。公司拟派发2024年度股息每股0.8元(含税),叠加中期分红,合计派发19.05亿元(含税),分红比例35.67%较2023年+2.2pct,以2025年4月24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4.6%。

  煤炭量价同增,毛利率同比抬升。2024年,公司实现原煤产量4799.60万吨,同比+3.1%;原煤销量4775.97万吨,同比+2.8%;吨煤收入213.5元/吨同比+8.8%;吨煤成本89.3元/吨,同比持平;煤炭业务毛利率同比+3.7pct至58.2%。

  电力受益新能源放量产销双升,毛利率同比下滑。2024年,公司完成发售电量115.54/109.92亿千瓦时,同比+32.8%/+34.6%;电力业务毛利率同比-2.7pct至31.9%。其中:1)煤电:2024年,公司煤电发售电量55.28/50.34亿千瓦时,同比-1.4%/-1.5%;度电收入0.3439元/千瓦时,同比-2.6%;度电成本0.2732元/千瓦时,同比+2.1%;度电毛利0.0707元/千瓦时,同比-17.5%煤电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7pct至20.6%。2)新能源:2024年,公司新能源(含光伏、风电)发售电量60.27/59.58亿千瓦时,同比+94.7%/+95.0%;度电收入0.2737元/千瓦时,同比-13.0%;度电成本0.1532元/千瓦时,同比+6.3%度电毛利0.1205元/千瓦时,同比-29.4%;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0.2pct至44.0%。

  铝产品价格上涨,带动毛利率同比抬升。2024年,公司实现电解铝产量90.00万吨,同比+2.8%;电解铝销量90.01万吨,同比+2.7%;吨铝收入为17402元/吨,同比+6.7%;吨铝成本为14326元/吨,同比+3.9%;电解铝业务毛利率同比+2.2pct至17.7%。2024年,霍煤鸿骏权益净利润(持股比例51%)5.17亿元,同比+14.5%。

  投资建议:公司电力产销增长、电解铝售价抬升,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8.41/62.16/67.0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1/2.77/2.99元/股,2025年4月24日股价的PE倍数分别为7/7/6倍。维持“推荐”评级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1.76%),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44.18%),扣非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45.52%)。24Q4实现营收35.61亿元,同比-1.34%,环比+21.33%;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8.81%,环比+7.15%,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3.76%,环比+4.92%。

  从经营情况看,2024年公司体检客单价672元,同比+8.2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分院总数576家,其中控股体检分院312家,参股体检分院264家,参转控持续推进。从体检人次看,2024年公司共计接待2,525万人次,其中控股体检分院接待1,538万人次。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75.9%和24.1%。

  24年公司结合AI技术手段取得的营收为2.16亿元,主要包括心肺联筛、眼底AI、脑睿佳等产品带来的收入。公司坚持数字化战略,引进AI质控技术,引入AI数智健管师“健康小美”,集成了体检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功能,目前上线的核心功能包括精准预约、分时预约、智能导诊、检中智能质控、智能主检、报告质控以及检后随访健康管理等,持续通过AI技术提升主业竞争力。

  在产品创新领域,公司新增AI智能血糖管理、AI智能肝健康管理、中医智能体检、女性健康管理等重点创新产品,持续以创新业务为抓手,坚持“all in AI”战略,构建AI+体检的新业态。

  公司是民营体检领域领先集团,体检大数据叠加AI技术持续赋能业务创新,客单价稳定提升,业绩有望保持良性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实现营业收入117.20/130.42/142.40亿元,同比+9.5%/11.3%/9.2%;将实现归母净利润6.40/8.66/10.91亿元,同比+126.9%/35.2%/26.1%;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公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1146亿元,同比下降1.3%,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6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78.6%;2025Q1实现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68.6%。2024年,公司饲料销量2,652万吨(含内销210万吨),同比增长8.7%,饲料外销量2,442万吨,同比增长8.1%;分品种看,禽料外销量1,265万吨,同比增长11.9%,猪料外销量564万吨,同比小幅下滑2.6%,水产料外销量585万吨,同比增长11.6%,反刍料及其他外销量28万吨,同比增长3.7%。25Q1公司饲料外销量约595万吨,同比增长约25%。

  2024年,公司国内饲料外销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约5%,全国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2.1%,公司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①公司水产料外销量同比增长8%,而全国水产饲料产量同比下降3.5%,公司水产料销售增速远超行业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年调整集团内部竞争策略、进行重点市场资源投放、并大力扶持优质客户和养殖户。2024年,公司普水料同比大增,虾蟹料同比增长可观,其中,南美白对虾料同比增长16%,小龙虾受养殖密度过高叠加异常天气影响过早结束养殖,旺季不旺,导致小龙虾料全年下滑,特水鱼料因消费需求不足承压,前几年养殖量大幅增长的品种产能去化较为明显;②公司禽料外销量同比增长10%,全国蛋禽料、肉禽料产量同比仅增长-1.2%、2.6%。公司积极发挥研发技术储备和专业优势,开展与规模养殖户、一条龙养殖公司、食品公司的各种方式合作,为产业赋能,轻资产发展模式扩大市场份额;③公司猪料外销量同比下滑3-4%,全国猪料产量同比下降3.9%,公司猪料销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散户存栏下降导致猪料有效市场萎缩。公司顺应养殖趋势变化,主动调整客户结构,以优质产品、团队转型、专业服务体系为抓手,重点开拓具备养殖优势、生命力较强的生猪家庭农场和规模场,为未来几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公司海外饲料外销量236万吨,同比增长近40%,公司经营理念始终是“为养户创造价值”,该模式在激烈的国内市场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在海外市场也同样爆发出强大的竞争力。①水产料全年增速25%-30%,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强大的养殖技术服务体系迅速获得养殖户青睐,在全球流通消费的两大品种——南美白对虾、罗非鱼建立竞争优势;②禽料全年增速50%,公司通过禽种苗和饲料结合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③猪料受当地消费习惯影响,销量不大。

  分区域看:①越南是公司进入最早、耕耘最久,目前海外销售绝对量最大的区域,2024年销量增速25-30%。越南极适合水产养殖,是世界水产养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前列的水产品出口国,目前公司水产料销量已位居当地前列;②印尼是公司海外饲料销量第二大的国家,2024年销量增速逾40%。印尼人口众多,动物蛋白食品以鸡肉、鸡蛋和水产品为主,公司2017年进入印尼市场,2019年首家工厂投产,2024年12月第二家工厂试投产,产能利用率正处于快速爬坡期;③埃及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禽肉消费量巨大,且为罗非鱼原产地。公司依托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自2024年1月埃及海大禽料工厂投产后,禽料销量迎来突破性增长,市场份额跃居区域前列;水产饲料厂也于2025年初投产;④厄瓜多尔是全球南美白对虾重要养殖区域,对虾养殖和虾料需求市场全球最大。作为厄瓜多尔第一家中国饲料企业,公司凭借高品质对虾饲料以及精细化养殖管理技术指导,为养殖户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2024年在该区域虾料增速逾40%。

  25年外销增量目标超300万吨,海外市场为公司发展创造重大机遇公司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饲料业务始终是第一核心业务,追求核心能力建设及规模扩张,短期目标2025年外销增量达到300万吨以上,中期目标2030年销售总量达到5,150万吨,稳步提升国内产能利用率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快海外饲料业务的拓展。种苗、动保业务同样作

  为核心业务,作为动物集约化养殖的基础,两者均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属性,公司将持续投入资源和努力占领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此外,公司正在尝试的轻资产养猪模式和工厂化养虾业务,必须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扩展规模,也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营业务之一。

  国际化是公司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海外市场为公司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空间布局上,公司已布局区域及其周边国家饲料容量,已能够支撑完成海外中期目标720万吨,公司在为更长远更宽广的市场目标布局。在东南亚地区,公司以越南、印尼为核心,已在积极拓展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等市场;在非洲,以埃及作为桥头堡,逐步向东非、中非市场延伸,目前已在积极开拓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市场;在南美洲地区,公司以厄瓜多尔为根据地,已组建团队准备开拓巴西、智利等周边国家。在市场竞争上,目前海外很多地区仍处于饲料产品自身单一维度的竞争,公司饲料产品力在海外当地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已投入资源和团队在海外逐步布局种苗、动保产业,龙8品牌介绍提前匹配未来的竞争需要,将国内成熟的竞争范式和核心优势复制到海外市场。

  2024年公司育肥猪出栏量约600万头。公司持续聚焦生猪养殖团队能力建设和轻资产模式创新,团队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养殖成本取得明显进步且风险可控。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公司着力摸索并推行“外购仔猪、公司+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的运营模式,随着团队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模式的摸索迭代,轻资产、低风险、稳健的生猪养殖模式越来越清晰,总体养殖风险可控、盈利可观。

  公司饲料业务持续穿越周期稳健增长,“为养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复制至海外市场,海外饲料业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稳健增长,套保模式有效规避猪价波动风险。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饲料外销量分别达到2774万吨、3054万吨、33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6%、10.1%、8.4%,生猪出栏量650万头、683万头、71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3%、5.0%、5.0%,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6.45亿元、1429.9亿元、155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9.4%、9.0%,实现归母净利润51.58亿元、55.02亿元、5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6.7%、7.4%,归母净利润前值2025年45.11亿元、2026年51.07亿元,本次大幅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修正了2025-2026年饲料销量、饲料价格和猪价预期,维持“买入”评级不变。

  ①分产品:2024年主粮收入11.1亿元,同比+91.85%,占营业收入比重24.78%,同比+9.39pct,毛利率34.59%,同比+5.53pct,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主粮产品占比持续提升;零食收入31.3亿元,同比+4.92%,占营业收入比重70.16%,同比-9.52pct,毛利率27.56%,同比+0.63pct。②分销售模式:2024年OEM业务收入26.2亿元,同比+21.21%;经销收入11.9亿元,同比+6.33%;直销收入6.5亿元,同比+40.5%,毛利率42.27%,同比+9.26pct,占营业收入比重14.65%,同比+2.22pct,直销渠道收入增长迅速,毛利率和占比均有明显提升。③分地区:境内收入14.1亿元,同比+30.26%,毛利率35.18%,同比+4.0pct;境外收入30.5亿元,同比+14.62%,毛利率24.90%,同比+0.62pct。

  境内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丰富的自主品牌矩阵,顽皮品牌通过精准的渠道策略与产品优化,持续实现品牌升级,2024年推出“顽皮小金盾100%鲜肉全价猫粮”,定位中高端市场,2025年通过人民网透明工厂直播让消费者见证顽皮5.0智慧工厂的可靠性与高品质;领先品牌专注主粮领域,其烘焙粮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2024年推出联名甄嬛传系列获得广大消费者好评,2025年荣获“CCTV匠心品质,领先制造”认证,成为国内宠物行业首家获得央视战略合作的品牌;ZEAL品牌定位高端市场,依托新西兰优质天然原料,打造出0号罐、风干粮等明星产品,持续保持与淘系头部主播李佳琦爱宠IP【奈娃家族】合作,目前,ZEAL品牌已获得新西兰国家级品质认证FernMark银蕨证书等一系列奖项。境外业务方面,公司坚持“加速海外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全球产业链布局,巩固传统代工业务规模”的战略方向,与美国品谱、英国Armitages、德国Fressnapf等全球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持续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

  公司深耕国内宠物市场,着力提升核心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以及影响力,是国内宠物食品行业优质企业,伴随公司海外业务稳步增长、国内市场自有品牌快速发展以及主粮产能持续释放,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5亿元、70.29亿元、92.05亿元(前值2025年50.84亿元、2026年58.76亿元),同比增长21.5%、29.6%、31.0%,对应归母净利润4.79亿元、5.55亿元、7.22亿元(前值2025年3.93亿元、2026年4.70亿元),同比增长21.5%、15.9%、30.1%,对应EPS1.62元、1.88元、2.45元。维持“买入”评级不变。风险提示

  汇率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内市场开拓不达预期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等。

  4月24日,公司发布年度报告和一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70亿元,同比+19.60%;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44.94%。2025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23.23%;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81.16%。

  公司拟投资建设2万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拟投资7亿元建设2万吨高速通信基板用材料,其中包括:5000吨电子级低介质损耗热固性聚苯醚树脂、2000吨电子级非结晶型马来酰亚胺树脂、1500吨电子级结晶型马来酰亚胺树脂、4000吨电子级低介质损耗活性酯固化剂树脂、3500吨电子级碳氢树脂、4000吨电子级低介质损耗含磷阻燃树脂。我们认为在高性能覆铜板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上述材料的投产将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特种环氧树脂导入不及预期;高频高速材料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绝缘材料需求下滑;新能源材料竞争格局恶化。

  公告2024年实现营收107.8亿,同比增21%,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同比增30%;24Q4实现营收38.1亿,同比增4.3%,实现净利润5.5亿,同比增23.4%,业绩符合预期。

  公告2025Q1实现营收23.6亿,同比增8.1%,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同比增28.9%,超预期。

  2024年公司业绩表现靓丽,618、双11等电商大促期间旗下各品牌均有强劲表现。以品牌来看,主品牌珀莱雅继续夯实“大单品策略”,源力、红宝石、能量系列均有核心单品升级/上市,并新推出净源、光学两大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