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早稻收割季节。昨天,位于龙山镇的宁波一木亿森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一辆接一辆满载着早稻秸秆的货车驶入仓库,经过现代化车间的一道道加工工序,这些昔日田间地头随处堆放、难以处置的秸秆将转化为环保建材的“绿色金板板”。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股甜甜的“稻香”扑面而来。传送带上一批批秸秆经过物理粉碎后,与安全无醛的MDI胶融合,在200℃高温的锻造下,蜕变成环保秸秆再生板——这条斥资9000万元打造的生产线,每日可“消化”新鲜农作物秸秆200吨,产出150立方米的秸秆再生板。企业行政经理张鑫宇向记者介绍:“像这样的秸秆,我们每天可以消化一二十车。”谈话交流期间,记者看见从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收来的一车车早稻秸秆正驶入仓库。
据介绍,我市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年秸秆可收集量约12万吨。秸秆露天焚烧明令禁止后,大量秸秆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易导致各种病害增加,致使农作物减产。“以前我市秸秆离田处置主要有两种方式:饲料化利用和燃料化利用。而现在的秸秆原料化利用,将秸秆作为原料进行板材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在我市尚属首家,在宁波乃至全省也鲜见。”市农业监测中心主任张瑞说。
去年8月份始,“一木亿森”经市农业农村局牵线搭桥,开始由农户提供原料,企业收购生产再生板材。我市农业部门在政策和服务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对定点利用企业按每年秸秆利用量分档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补外,同时对按要求开展秸秆打捆离田,且年打捆面积千亩以上的主体,给予每亩80元补助。
“企业以每吨100-120元回收秸秆,使农户收入增加;企业以秸秆再生板代替传统人造木板生产,成本下降30%。而且,我们和农户都可得到政府补助。”张鑫宇算了一笔账,以企业年处理5万吨秸秆算,可生产约4万立方米秸秆再生人造板,预计年销售8000余万元。去年试生产阶段,4个月销售达1800万元。凭借无醛无毒、环保可回收、性价比突出等“绿色优势”,该板材已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儿”。
三方合作,实现农、企、环境三方共赢。据介绍,以秸秆再生板每立方米节约2.5立方米原木算,该公司一天可节约400立方米木材,相当于约3000棵树龄20年的松树免遭砍伐。“接下来,我们将协助企业建设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进一步提升原料收集储运效率。”张瑞透露,该收储中心目前已正式立项。long8官方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