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 奋力拼搏·年中经济观察”系列报道 “智改数转”赋能绿色升级——南宁企业奏响新质生产力奋进曲

  常见问题     |      2025-07-07 21:55

  

“锚定目标 奋力拼搏·年中经济观察”系列报道 “智改数转”赋能绿色升级——南宁企业奏响新质生产力奋进曲(图1)

  在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箱的产品被智能机器人精准搬运进入智能仓库指定货架,等待运送至全国各地。记者 陈麒元 摄

  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本土企业正以“智改数转”为引擎,书写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生动篇章。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生产线与创制农药研发双轮驱动,实现农药制剂产能提升30%;广西森工五洲人造板有限公司以全自动化生产线“智造”高端纤维板,海外市场拓展至东南亚三国。两家企业上半年研发投入均大幅增长,用机器轰鸣声演绎着“绿色智造”的转型密码,为南宁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领域涵盖农药、药肥、智能农业机械等三大业务板块的企业集团,研发创新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该公司东盟生产基地作为运营时间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的厂区,具备生产农药制剂以及药肥颗粒剂、毒氟磷原药的生产能力,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

  基地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效运转,一批批农药制剂灌装、封口、贴标、装箱,成箱的产品被智能机器人精准搬运进入智能仓库指定货架,等待运送至全国各地。“现在正生产的除草剂是‘明星产品’。这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人力投入减少了,但是产能和产值实现明显提升。我们正在对厂区进行更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该基地常务副总监石恒说。

  据介绍,这次升级包括智能车间升级改造、肥料及药肥车间升级改造、智能仓库升级改造、厂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升级等。目前,新建车间已进入装修阶段,将引入更先进的生产线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质效的跨越。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技术开发设计分中心总监邓毅表示,今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控产品质量,紧抓市场行情和机遇。据统计,1—5月已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

  “我们是国内少有的具备创制农药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之一,目前正向上游农药创制原药领域延伸,以创制农药原药为依托,打造差异化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邓毅说,同时以作物绿色增收为中心、以全程解决方案为依托,公司努力构建覆盖中国1000万亩规模以上作物的扎根于村屯的密集营销推广体系,解决中国植保和其他农业技术在面向种植户“最后一公里”时碎片化、种植户难以系统高效运用、农业技术的支持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

  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之下,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智改数转”赋能生产研发,为南宁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邓毅欣喜地说:“目前,我们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取得多项成果,相继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由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效果……未来,将有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轰鸣的机器声在厂房内回荡,却少见工人穿梭的身影。在位于兴宁区五塘镇的广西森工五洲人造板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里,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生产线每天“吞”下大量木材边角料,long8平台使用教程并转化为高品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这见证了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蝶变。

  走进车间,一股带着木材清香的热浪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数米高的机械。 (下转2版)(上接1版)在智能视觉分等打包线上,高速摄像机敏锐且快速地扫描每一块板材,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产品表面的瑕疵,自动分拣出不合格产品。该公司生产部经理马昭辉介绍:“这条生产线从原料投料到成品打包已全程实现无人化操作,员工只需负责监控和设备维护,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中控室,多面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整个生产流程,跳动的数据流与实时影像交织成网,两名技术人员通过操作面板远程控制从木材磨浆到板材成型的全部工序。“整条生产线名员工,相比传统生产模式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马昭辉说。智能化改造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让产品质量实现飞跃。

  穿过走廊,实验室的玻璃门隔绝出一片静谧天地。这里不仅有各种精密仪器,还有各式各样的板材样品:钢琴板、家具板、线条板……每一块板材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就拿钢琴板来说,不仅要求尺寸精准,更要具备极高的稳定性,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马昭辉说,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板材的需求,还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2025年,广西森工五洲人造板有限公司为了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已开足马力。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李树泉透露,上半年企业产能同比提升6%,研发投入增加10%,在防潮板、无醛板等高端功能性板材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公司计划年内新增产能5万立方米,预计增加产值6000万元。数字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

  公司里一面产品营销展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条条运输线路从南宁延伸至全国各地,最远到达乌鲁木齐。这不仅是产品的销售网络,更是企业生命力的生动写照。今年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布局越南、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并持续有产品销往海外。

  从实现无人化操作的智能生产线到前沿的研发实验室,从绿色循环的生产工艺到工人焕发的创新活力,每一处都在续写着一个关于变革与希望的精彩故事。(记者 阮晓莹 韦峭)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110报警服务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